欺凌发生的基本特点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8.31            点击次数:17903

(一)欺凌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不同国家或地区校园欺凌发生率存在差异

      首先,欺凌在所有被调查过的文化中,都具有很高的发生率。欺凌问题的跨文化普遍性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张文新教授1999年对山东省和河北省的9235名城乡中小学生欺凌/受欺凌问题的调察发现,在小学阶段,受欺凌者和欺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2.2%和6.2%,其中严重受欺凌者和严重欺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3.4%和4.2%;在初中阶段,受欺凌者和欺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2.4%和2.6%,其中严重受欺凌者和严重欺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1%和1.5%。表明我国中小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欺凌问题,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同时研究的结果也为“欺凌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这一结论提供了中国的证据。

     其次,校园欺凌作为中小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藏在眼前:对暴力侵害儿童的数据分析(Hidden in plain sight: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对全球范围内的调研报告显示,青少年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率大约为7%~74%(图1)。由此可见,欺凌的发生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存在较大范围的波动。


下载1.png

图1世界范围欺凌发生率分布

之所以存在这种地区性差异可能是由于各国家或地区在欺凌研究中对欺凌发生率的界定的标准存在差异。如Charach等人(1995)对加拿大儿童青少年的研究显示,当采用是否受欺凌为标准时,49%的学生报告遭受过欺凌,24%的学生实施过欺凌,当采用欺凌频率(每周1次或更频繁)为界定标准时,仅有8%的学生报告遭受过欺凌,2%的学生实施欺凌。

(二)学校欺凌在不同年龄(或学段)中的发生率不同

      国内外研究一致发现受欺凌者的比例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而欺凌者的比例随年龄的下降趋势相对不明显,具体来说张文新等人发现小学阶段,儿童受欺凌的比例从二年级的25.1%逐渐下降到六年级的17.5%;到初中三年级进一步下降到10.4%。总体上,初中生的受欺凌比例显著低于小学阶段;同时不管小学还是初中,都是年级越高,受欺凌者的比例越低,受欺凌儿童的比例总体上随年级(年龄)的增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见图2)。

      欺凌他人的比率随年级下降的趋势不如受欺凌明显,并呈现出某种不规则性。小学阶段欺凌者的比例保持在4.4-7.7%之间,初中阶段保持在2.1-3.1%之间(见图2)。总体上小学生中欺凌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生,而欺凌者在各年级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中国学生欺凌/受欺凌发生的年级特征与挪威奥维尤斯和英国史密斯的结论基本一致。

下载2.png


图2儿童欺凌/受欺凌的比例随年级变化的趋势

(三)欺凌发生存在性别差异

      首先,欺凌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一方面,对于欺凌者来说,芬兰、英国、挪威、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北爱尔兰、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研究均表明男生欺凌者的比例高于女生。另一方面,在受欺凌者中,多数研究显示男生受欺凌者的比例比女生略高,或者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Craig等人发现,这种性别差异受到年级的影响。我国的研究也发现小学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初中男生受欺凌者多于女生。

      其次,欺凌的类型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更多身体欺凌,而女生更多间接或关系欺凌。然而,挪威和意大利也有研究发现间接欺凌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我国研究发现中小学男生受到各种欺凌均多于女生。但值得指出的是,Smith等人采用14个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测量方法的差异,而非本质上的差异。

      此外,中小学生对欺凌问题的态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总体上,女生对欺凌行为持更强的否定态度,对受欺凌者具有更强的同情心。少部分女生对欺凌行为及欺凌者的态度和认识更加偏激,如Hoover等研究表明,一些女孩(尤其在中学)可能崇拜有较高地位的欺凌者。有关中国和英国儿童欺凌态度的比较研究=也显示,中国的女欺凌者更赞成欺凌行为,这可能意味着,女性群体中具有暴力、攻击倾向的个体更可能具有亲暴力的倾向。

(四)不同类型的欺凌行为在中小学生中的发生率存在差异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言语欺凌是最常见的类型,身体欺凌次之,关系欺凌的发生率最低。此外,当前国外研究显示网络欺凌的发生率并不高于传统欺凌,但是在我国尚未有研究对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的对比研究。

       此外,不同类型欺凌行为的年龄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显示,身体攻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言语攻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我国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儿童受身体欺凌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受言语欺凌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受关系欺凌的比例在2~4年级之间相对稳定,5年级出现极其显著的下降;初中阶段,三类欺凌行为的发生比例相对稳定。此外,近期研究结果显示,欺凌并不遵循统一的发展模式,而可能具有4条亚组发展轨迹:9.9%属于持续高水平欺凌组,13.4%属于早期中等水平下降为无欺凌组,35.1%属于持续中等水平欺凌组,41.6%无欺凌组。

(五)欺凌/受欺凌的城乡差异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校情境(农村、郊区与城市)与欺凌行为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多的相似性,二者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已经基本消失,从而导致城市和农村儿童的欺凌行为也表现出了相似性。

而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同一主体文化下的两种亚文化,特别是中国处于社会的转型过渡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均面临着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因此,中国的城市与农村有着区别于西方国家的自身特点。欺凌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中国城乡儿童的欺凌行为有着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特点。

1、城市中欺凌/受欺凌发生的比例高于农村

2、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城市儿童中受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的比例高于农村儿童;小学生中受间接欺凌的比例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初中生受间接欺凌的比例高于农村初中生。

3、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城市儿童对受欺凌者的积极情感和积极帮助行为均显著少于农村儿童。

4、根据受过欺凌或知情儿童的报告,称“老师几乎从来没有阻止”和“其他同学几乎从来没有阻止”的城市儿童的比例高于农村儿童;称“老师几乎从来没有与受欺凌儿童交谈”

和“父母几乎从来没有谈过”的城市儿童的比例高于农村儿童。

5、根据受过欺凌儿童的报告,小学生和初中生受到欺凌后告诉老师的比例中,称“没有告诉过老师”的城市儿童的比例高于农村儿童。初中生受到欺凌后告诉父母的比例中,称“没有告诉过父母”的城市初中生的比例高于农村初中生。小学生受到欺凌后告诉朋友或其他同学的比例不存在城乡的区别,但初中生受到欺凌后告诉朋友或其他同学的比例中,称“没有告诉过朋友或同学”的城市初中生的比例低于农村初中生。

(六)中小学生关于欺凌/受欺凌的态度

1、儿童在欺凌/受欺凌事件中的角色与其态度密切相关

我们的调查发现,未参与欺凌问题的儿童和受到欺凌的儿童对待欺凌的态度比欺凌他人的儿童更为积极,他们更倾向于同情和帮助受到欺凌的儿童,对欺凌持更为反对的态度;相比之下,那些欺凌他人的儿童对待欺凌问题的态度更为消极,他们较少愿意帮助受欺凌的儿童,更可能参与欺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

2、小学和初中毕业班的儿童对待欺凌问题的态度出现明显消极化

小学六年级儿童比其他各年级儿童对待欺凌事件持更消极的态度。初中阶段,初三学生比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欺凌事件持更消极的态度。

3、女孩比男孩对待欺凌的态度更积极。



上一篇:没有了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 山东省学校安全研究与教育基地

昨日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